11月2日,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官網發布了《廣東省數字交通“十四五”發展規劃》。
規劃指出
到2025年,廣東將深入推進“基礎設施數字感知、運行管理智能高效、新業態新模式深入示范、標準政策支撐有力”的數字交通體系建設,交通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成效顯著,數字交通發展水平走在全國前列。重點開展“一夯實、三提升、三推進、一保障”(即1331)行業數字化工程,指導地市交通局、省屬交通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基本構建省-市-企協同的發展格局,交通新基建取得重大進展,基礎設施建管養、公鐵水運輸市場監督治理、安全應急、政務服務、公眾出行等領域基本實現數字化轉型,新能源在交通運輸行業深入推廣、數據網絡安全可信可靠可控,有力支撐全省交通運輸行業高質量發展。
具體目標如下
基礎設施數字感知
新型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全面提升,數字交通感知傳輸網基本形成。新建改造擴建智慧高速公路達到1000公里,港口智慧化轉型示范達到5個以上,一線航標遙控遙測覆蓋率達到100%,航道智慧化改造達到800公里,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覆蓋率達30%,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試點10個以上。
運行管理智能高效
交通運輸行業數據治理能力有重大突破,開始逐步賦能交通應用及決策分析。開展交通運輸領域數據治理試點2個,交通運輸行業數據匯聚率、共享率、治理率達90%、80%、70%,廳內交通運輸數據匯聚率、共享率、治理率達100%、100%、95%,省廳交通運輸行業政務信息化系統遷移到省政務云率98%,危險貨物道路運輸電子運單使用率90%以上,“兩客一危一重”車輛實時監控覆蓋率100%。
新業態新模式深入示范
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交通運輸行業深度融合,新業態新模式發展進入快車道。一體化出行服務示范點至少達到6個,“一卡通”縣級及以上節點覆蓋率100%,5G技術試點示范工程5個,自動駕駛與車路協同示范工程5個。
十三五成就
規劃總結到,“十三五”期間,廣東省積極建成省綜合交通運輸大數據平臺,整合人、車、戶、信用、GPS、AIS、視頻等動靜態數據,與公安、氣象等部門共享超過5.75億條數據,其中廣州、珠海、佛山、惠州、揭陽5個地級市實現了與部、省級平臺聯通;建成交通運輸廳一體化數字平臺,提供184張交通特色圖層及交通規劃、綜合運輸、智慧公路等9大類可視化數據分析服務;通過車路協同通信交互連接測試,實現了6大類智慧公路運營管理業務,具備車路通信和21種場景的車路協同技術應用能力。建成1個省交通綜合監控中心和9個地級市交通應急指揮中心,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ETC車道收費站覆蓋率100%,ETC發行量居全國第一。
十四五主要任務
“十四五”期間,廣東將以“數據鏈”為主線,以業務為驅動,通過構建1個交通要素感知全面、運輸服務便捷智能、技術應用高效融合、網絡安全保障有力的數字交通體系,遵循4個規劃原則,聚焦8大重點任務,關注7類新技術新業態,即“1487”的廣東省數字交通“十四五”總體框架,全面推進廣東省數字交通建設。
展開全文
八大重點任務
規劃明確感知傳輸、基礎設施、綜合運輸、安全應急、數字政務、數據賦能、產業生態、數據安全共八大重點任務,重點開展“一夯實、三提升、三推進、一保障”(即1331)行業數字化工程,顯著提升行業治理數字化專業化水平,逐步實現交通要素感知全面、運輸服務便捷智能、技術應用高效融合、網絡安全保障有力的數字交通美好愿景。
(一)構建一體化感知傳輸體系
推進高速公路光纖主干網和政務外網建設,為數字交通提供廣覆蓋、低時延、大帶寬、安全可靠的通信網絡服務。推進智能視頻、重大基礎設施資產與運行狀態等數據采集,豐富數據采集和運行監測手段。探索研究高速公路骨干網與無人駕駛、車路協同融合建設和發展的技術標準與規范制定。“十四五”末期光纖主干網覆蓋率達高速公路運營里程的85%,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覆蓋率30%。
(二)推動基礎設施數字化升級
融合5G、智能網聯、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推進高速公路、普通國省道、航道、綜合交通樞紐站場等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升級,構建智能交通融合基礎設施體系,推動交通基礎設施數字轉型、智能升級,提升基礎設施安全和效率。選取廣深高速、樂廣高速、廣州機場第二高速等開展智慧公路示范工程。“十四五”末期新建改造擴建智慧高速公路達到1000公里,港口智慧化轉型示范達到5個以上。大型綜合交通客運樞紐站場智慧化轉型示范達到5個以上。
(三)強化綜合運輸數字化升級
強化營運車輛全程監管能力。結合道路交通實際和環境氣候特點,持續推廣應用“兩客一危一重”營運車輛主動安全防御系統。推廣應用北斗定位、駕駛行為分析等技術,加快建設“兩客一危一重”車輛智能監管系統、道路運輸安全風險感知系統。加強對“兩客一危一重”等重點運營車輛的人車一致性驗證,整合從業人員信用數據、衛星定位、車載視頻、電子運單等數據,深入分析車輛軌跡、駕駛行為,嚴厲打擊違法違章行為,提升重點車輛追溯分析能力,構建事前—事中—事后的閉環防控體系。探索建立重點營運車輛車載智能視頻技術標準。
(四)推進安全應急數字化建設
(五)深化一體化數字政務服務
深化科技執法應用。推動源頭治超監管體系建設,建設統一的廣東省源頭治超聯網平臺,規范建設、數據接入標準,加強源頭企業貨物裝載環節的監管。加強高速公路貨車稱重檢測,提升數據質量,全面推行高速公路入口檢測、出口倒查、責任追究和信用治理,遏止違法超限超載運輸。推進普通公路非現場執法一張網建設,逐步完善全省普通公路非現場執法監測點建設,提高非現場執法監測點數據準確性和穩定性。建設省交通運輸違法大數據稽查模式,建立“數據監測、數據研判、線索經營、合成打擊”為核心的創新稽查新模式,實現精準布控與執法。
(六)推動數據治理體系建設
打造交通運輸行業“數據大腦”。依托廣東省交通運輸廳一體化數字平臺建設,構建一張感知傳輸網、一個粵交通特色品牌、六類數字化支撐能力,加強與鐵路、民航、郵政等領域信息共享,推動部省綜合交通運輸平臺和綜合交通大數據中心互聯互通,構建交通運輸行業監管和服務職能統一平臺,逐步形成我省交通運輸行業“數據大腦”,夯實大數據在交通運輸行業監管與服務中的核心地位。
(七)構建跨界融合產業生態體系
推動數字交通協同創新平臺建設。以“移動化、數字化、社交化”為開發理念,建立項目、成果、專家、標準等科技資源庫,通過省交通協同創新中心的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維,為產學研用各方協同創新提供一站式全鏈條服務。鼓勵地市及大型集團企業在省級平臺框架標準下結合自身需求建設信息平臺或直接對接應用省級信息系統,指導并推進各研發中心及重點實驗室等研發系統在省級信息平臺框架下拓展應用子系統,努力實現全省交通科技資源共治共享。
(八)形成數據安全保障體系
基于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網絡安全風險和威脅的監測、防御、處置總體應對思路,聚焦交通運輸大數據全生命周期可視、可管、可控,搭建數據安全運行監管中心,建立數據安全管理能力、技術能力、運行能力、協同能力四重基礎防護能力體系,為全省交通運輸數字化提供堅實的安全屏障。
7類新技術新業態
5G通信創新融合應用。加快5G與人工智能、車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邊緣計算等基礎共性能力融合,推動傳統交通運輸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推進5G與關鍵交通基礎設施深度融合,引領重點客運樞紐、公路走廊、港口、航道等設施智慧化升級。5G+智慧公路,開展基于5G的超視距融合感知,實現車路協同下的車速協調、車道引導等精準管控。
北斗衛星導航創新融合應用。充分利用北斗高精度定位的核心技術優勢,重點推進設施養護、營運車輛監管及行政執法等業務流程再造及效能提升。北斗+綜合執法,推動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與執法車輛、執法船舶、執法記錄儀、非現場執法監測點、公路超限檢測站等融合應用。5G+北斗融合應用,推進結合北斗高精度位置信息的大規模數據高可靠傳輸,支撐車路協同、交通基礎設施狀態自動監測、高速公路無人機巡檢等創新探索。
區塊鏈創新融合應用。加快推進區塊鏈技術在交通運輸領域的探索應用,充分發揮其在促進數據共享、優化業務流程、提升協同效率、建設可信體系等方面的作用,支撐交通基礎設施建造與管養、物流運輸、交通大數據分析與數據治理應用等領域創新發展。
區域路網綜合管控。以區域內高速路數據共享、智能協同誘導、高品質出行體驗為側重點,引導省屬區域路網大型高速公路運營管理公司,按照統一的數據標準及傳輸協議,建立區域高速路網交通數據共享中樞,為實現全省高速公路數字化運營提供支撐。以國家交通控制網為技術主線,以大幅度提升通行者通行感受為理念,以實現車道級運行管理應用和車輛級協同控制為目標,構建高速公路服務云數據中心,實現高速公路基礎設施數字化、路運一體化車路協同、北斗高精度應急指揮調度與收費、“互聯網+”服務、基于大數據的路網綜合分析決策等業務應用。
省市協同數字治理。推動廣東省交通運輸廳一體化數字平臺與地市綜合交通運輸一體化平臺的協同聯動。省級層面,以“系統思維、整體建設”為導向,以系統整合、數據融合為著力點,構建廣東省交通運輸廳“1168”數字化體系,建立統一的數據標準與接口,加強與地市部門業務線條的數據共享與交互。地市層面,對接省級“1168”數字化體系框架,構建市級綜合交通運輸一體化數字平臺,著力加強與8大業務協同平臺的功能和數據對接,同時可結合自身具體業務場景開展特色應用,形成省市聯動的數字化協同運作模式。
出行即服務(MaaS)。推動MaaS頂層設計研究,建立符合廣東省交通運輸特色的MaaS出行服務體系架構,明確MaaS不同發展階段的發展重點和任務工作。推進公共信息大數據資源開放共享,推動MaaS內涵、可持續化的商業模式框架、政府監管規制體系、信用評價指標體系、MaaS考核評估體系、MaaS補貼模式、標準體系等基礎研究工作。
規劃全文請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獲取
▼ ▼
北京推進新型智慧城市感知體系建設
廣東“十四五”:將投2萬億用于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未來三年,物聯網新基建建什么?八部委告訴你
*原創推薦
阿里云再獲2億城市大腦項目
從華為成立“智慧公路軍團”看交通新基建市場
基于互聯網大數據的交通擁堵短臨預警模型研究
如何讓電動自行車:行其道、暢其路、守其規?
評論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