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據傳liming花了3000萬拿下weixin.com這個域名,后來用這個域名做了個網站——微信開發者聯盟。現在這個域名被騰訊仲裁 了。據深喉爆料,liming其實是九秒社團創始人,龍圖游戲投資了九秒社團,騰訊投資了龍圖游戲,所以其實他們的關系不簡單。
騰訊曾經因為weixin.com找過liming,但是liming不鳥騰訊,于是騰訊終于上法庭解決問題。一個3000萬的教訓,如果你想了解如何避免域名被仲裁,好好看看這份仲裁書。
ps:馬化騰在域名方面一直比較扣,當年連哄帶騙收購QQ.com只花了11萬美元。
weixin.com仲裁成功(附錄仲裁裁決書全文)
(香港秘書處)行政專家組裁決
案件編號. HK-1500816
投訴人: 騰訊控股有限公司 (Tencent Holdings Limited)
被投訴人 : li ming
爭議域名 : <weixin.com>
1. 當事人及爭議域名
本案投訴人為騰訊控股有限公司 (Tencent Holdings Limited),地址為:P. O.
Box 2681 GT, Century Yard, Cricket Square, Hutchins Drive, George Town,
Grand Cayman, Cayman Islands。本案投訴人授權霍金路偉律師行處理其投訴
申請。
被投訴人:li ming,地址為 beijingshi chaoyangqu wangjing beijing 10020
CN。本案被投訴人授權北京市中倫文德律師事務所處理其投訴申請。
爭議域名為<weixin.com>,注冊商是 EJEE Group Holdings Limited,電郵地
址為 abuse@yiyu.com。Page 2
2. 案件程序
2015 年 12 月 1 日,亞洲域名爭議解決中心香港秘書處(“中心”)收到投訴人
根據互聠網名稱與數碼分配公司[ICANN]于 1999 年 10 月 24 日實施的《統一
域名爭議解決政策》(《政策》),和由 ICANN 董事會于 2013 年 9 月 28 日批
準的《統一域名爭議解決政策之規則》(《規則》),及 2015 年 7 月 31 日生
效的《ADNDRC 關于統一域名爭議解決政策之補充規則》(《補充規則》)提
交的投訴書,并選擇由三人專家組審理本案。
2015 年 12 月 23 日,中心以電子郵件向被投訴人傳送答辯確認通知及附件材
料,要求被投訴人根據《政策》、《規則》及《補充規則》提交答辯。
2016 年 1 月 18 日,中心以電子郵件方式向雙方發送專家確定通知有關各方由胡
士遠(Sebastian Hughes)、遲少杰及王則左組成專家組審理本案,將案件移交專
家組,并依據相關規定要求專家組于 2016 年 2 月 1 日或之前作出裁決。
3. 事實背景
投訴人:
投訴人是騰訊集團(下稱"騰訊")成員公司。騰訊成立于 1998 年 11 月,是目前
中國最大、用戶最多的互聯網綜合服務提供商之一。2004 年,投訴人在香港聯
交所主板公開上市(股票代號 700),自 2008 年 6 月起成為恒生指數成分股。
通過互聯網服務提升人類生活品質是騰訊的使命。投訴人一直為用戶研發及提供
互聯網增值服務、網絡廣告服務和電子商務服務。其中,投訴人的即時通信工具
“QQ” 、 移 動 社 交 和 通 信 服 務 “ 微 信 ” ( 英 文 名 稱 “weixin” 或Page 3
“WeChat”)、門戶網站騰訊網(QQ.com)、騰訊游戲、社交網絡平臺“QQ
空間”等均為中國大陸以及世界各地領先的網絡平臺。
“微信”是騰訊于 2011 年初推出的一款可以發送圖文信息,語音視頻信息,支
持多人語音對講等功能的移動社交軟件。用戶還可以在朋友圈中和好友實時分享
生活點滴。“微信”可算是中國大陸時下最熱門的移動社交平臺。
“微信公眾號”則是開發者或商家在微信公眾平臺上申請的應用賬號。通過公眾
號,商家可在微信平臺上實現和特定群體的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的全方位溝
通、互動 ;甚至可以做成商城、交易平臺、互動社區等。目前“微信公眾號”數
目已超過 15,000,000。
關于“微信”品牌的使用及知名度,2015 年第三季度業績,微信和 WeChat 的
月活躍賬戶數達到 6.50 億。
而投訴人于世界各地的知名度一直在世界各地增長,尤其是在中國大陸聲譽昭
著。
投訴人的知名度可見于:
1)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出具的《中國微信用戶市場研究報告》(2013 年 9
月);
2)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知識產權中心出具的《微信的知名度與影響力研究》摘
要(2013 年 9 月);及
3) 2015 年 iresearch 微信公眾號媒體價值研究報告摘要,而該研究認為微信
應當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另外,投訴人 (及關聯公司) 亦是域名 weixin.qq.com 和 weixin.cn.com 的注冊
人,注冊日期分別為 1995 年 5 月 4 日及 2013 年 2 月 6 日。Page 4
被投訴人:
按 WHOIS 記錄,爭議域名于 2000 年 11 月 21 日注冊,及后于 2015 年 4 月或
7 月才轉移到當前注冊人“liming”名下:
1) 爭議域名是于 2000 年 11 月 21 日注冊。當時注冊人為“Haishen
Yang”。
2) 隨后爭議域名注冊人多次變更。
3) 當前注冊人“li ming”有兩次轉讓紀錄,分別是 2015 年 2 月至 4 月期間
由“sun libin”轉讓給“li ming”,其后 2015 年 6 月時轉讓至“li
zhu”,其后又在 2015 年 7 月 10 日或之前轉讓給“li ming”。
4) 根據 WIPO Overview 2.0 第 3.7 段,域名注冊人的轉移應該視為一次新的
注冊。
5) 因 此 , 被 投 訴 人 取 得 爭 議 域 名 擁 有 權 的 日 期 晚 于 投 訴 人 取 得
“weixin”/“微信”之香港商標注冊日期 (即 2011 年 10 月 25 日)。
4. 投訴人主張
A. 投訴人
投訴人的主張如下:
i. 爭議域名完整包含投訴人的“weixin”商標,而“weixin”是投訴人
“微信”漢字商標的漢語拼音。爭議域名與投訴人的商標相同或極其
相似,容易引起混淆。
“weixin”不是英語中的慣常詞匯,并無任何含義,被投訴人未有正
當理由注冊爭議域名。
ii. 被投訴人對爭議域名并不擁有任何權利或合法權益,理由如下:Page 5
1. 被投訴人名為“li ming”,與“weixin”沒有關聯;
2. 被投訴人對“weixin”或“微信”不享有任何商標權或其他合法
利益。因被投訴人沒有相關的商標注冊/申請;
3. 投訴人從未授權被投訴人注冊或使用其“weixin”商標或包含
“weixin”的域名;
4. 爭議域名的網站 (www.weixin.com) (“該網站”),看似投訴人
“微信公眾號”的資訊平臺。
a. 該網站多處包含混淆性標示或內容,容易令瀏覽者誤會該網
站或域名為投訴人官方或授權網站。
b. 該網站內容如“微信營銷平臺”、“微信交易平臺”等涉及
投訴人官方規則所不允許的誘導行為等。
iii. 被投訴人對爭議域名的注冊和具有惡意,理由如下:
1. 被投訴人在對爭議域名并不擁有任何權利或合法權益的情況下注
冊爭議域名已證明被投訴人對爭議域名的注冊和具有惡意;
2. 自 2011 年推出“微信”產品以來, 投訴人的“微信”品牌在世界
各地 (尤其是中國大陸) 已獲得極高知名度。被投訴人在 2015 年 4
月或 7 月成為爭議域名注冊人之時,理應知曉投訴人在先商標,
但沒有避讓,反而修改網站內容以作混淆性使用;
3. 事實上,爭議網站內容明顯圍繞投訴人“微信”產品,混淆瀏覽
者訪問該網站以獲得商業利益,均屬《政策》第 4(b)(iii)及(iv)段
的“惡意”使用;Page 6
4. 爭議網站亦顯示:
a. “微信官網”,連接投訴人官網 https://weixin.qq.com/
b. “ 微 信 公 眾 平 臺 “ , 連 接 投 訴 人 官 網
https://mp.weixin.qq.com/
c. “ 微 信 開 放 平 臺 ” , 連 接 投 訴 人 官 網
https://open.weixin.qq.com/
d. 多處使用投訴人各商標,包括其“企鵝圖案”、“QQ”及
“ ”商標。
e. 多處使用“官方”字眼制造混淆。
B. 被投訴人
被投訴人的主張如下:
i. 爭議域名與投訴人享有權利的商品商標或服務商標不相同或並不混淆
性相似:
1) 被投訴人稱地域性是商標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則。在評判投訴人是
否享有商標權利時,不能脫離商標注冊的具體的國家地理范圍。
中國大陸在商標注冊領域適用“先注冊原則”,即注冊產生商標
專用權。根據投訴人舉證及被投訴人查詢,投訴人在中國大陸并
沒有注冊任何“weixin”商標,僅有中文“微信”商標。且投訴
人舉證的、包括在中國大陸范圍以外的一系列中文“微信”及
“weixin”商標的申請日及注冊日,均晚于爭議域名的注冊日,
即 2000 年 11 月 21 日;
2) “weixin”并非唯一對應投訴人的“微信”,也是其他常用漢語
詞組的拼音,如“唯心”、“威信”、“維新”;Page 7
3) “微信”亦為“微信息 (micro information)”的簡稱;及
4) 被投訴人亦認為“微信”商標并不是馳名商標。
ii. 被投訴人認為對爭議域名享有權利或合法權益,理由如下:
1) 2015 年 12 月 3 日在投訴通知之前,被投訴人一直在對爭議域名
所指向的網站做微調,比如在網站左上方圖案加上“非官方”一
詞,希望通過加注區別性標識,因此沒有惡意。除此之外,被投
訴人在網站的底部亦已明確標注網站的版權屬于“北京將至網絡
科技有限公司”,也聲明網站“與騰訊微信無任何關聯,非騰訊
微信官方網站”;
2) 爭議域名的注冊時間為 2000 年 11 月 21 日,遠早于投訴人
“weixin”/“微信”商標注冊時間及“微信”產品推出的時間;
3) 被投訴人受讓并持有爭議域名屬善意取得。根據中國民法有“自
爭議域名注冊時即產生權利或合法利益”;
4) 投訴人在投訴書中引用的先例與本爭議情況并不一致,不能適用
于本爭議。
iii. 被投訴人對爭議域名的注冊及使用不具有惡意.
1) 被投訴人并沒有意圖出售、出租或轉讓域名,事實上,被投訴人
本人一直致力于開源平臺建設事業;
2) 沒有證據證明被投訴人獲取爭議域名的目的是為了阻止投訴人以
爭議域名反映其商標;Page 8
3) 被投訴人獲取爭議域名的目的并不是為了破壞投訴人的正常業
務;
4) 被投訴人使用爭議域名并不是為商業目的,網站提供的服務與投
訴人商標之間不存在混淆及引誘網絡用戶訪問被投訴人網站。
被投訴人稱早期創立的 9 秒社團網站上就有專門的“微信開發者社區”平
臺,投訴人當時并沒有異議,而投訴人還曾與被投訴人在 2015 年 7 月共同
主辦過 2015 HTM5 游戲開發者大會 (H5GDC),該行為本身已經表明投訴
人當時已經對被投訴人的 9 秒社團給予了認可。
5. 專家組意見
根據《ICANN 統一域名爭議解決政策》第 4(a)條規定,符合下列條件的投訴應當得到
支持﹕
(i) 爭議域名與投訴人擁有的商標或服務標記相同或極其相似,容易引起混淆;且
(ii) 被投訴人不擁有對該域名的權利或合法利益;且
(iii) 被投訴人的域名已被注冊并且正被惡意使用。
投訴人在行政程序中必須舉證證明以上三種情形同時具備。
A) 關于爭議域名與投訴人享有商品商標或服務商標權利的名稱或者標志相同或混淆
性相似
i) 爭議域名是完全包含了投訴人的商標“weixin”,在此問題上被投訴人認為
商標是地域性的,不能脫離國家地理范圍,投訴人并在臺灣、澳門、馬來Page 9
西亞等地注冊了“weixin”商標,均在中國以外。而且,鑒于爭議域名的注
冊日 (2000 年 11 月 21 日),專家組不同意被投訴人的意見:
申請商標“weixin”、“微信”及“ ”已于 2011 年 10 月 25 日已在
香港注冊。根據 WIPO Overview on Selected UDRP Question Original
Edition (被投訴人文件 8),關于“First UDRP Element”專家組的共識
是:
“1.1 If the complainant owns a registered trademark then it satisfies
the threshold requirement of having trademark rights. The location of
the registered trademark and the goods and/or services it is
registered for are irrelevant when finding rights in a mark…”
及
“1.4 Registration of a domain name before a complainant acquires
trademark rights in a name does not prevent a finding of identity or
confusing similarity. The UDRP makes no specific reference to the date
of which the owner of the trade or service mark acquired rights…”
ii) 投訴人對“weixin“是否享有民事權益,WIPO Overview 1.1 指出與注冊
地點 (location) 是無關的,在注冊后投訴人即享有民事權益,Lucasfilm
Ltd. And Lucas Licensing Ltd. v. Cupcake City and John Zuccarini
(WIPO 案號 D2001-0700) 一案指出,擁有有效和持續的商標注冊,是投訴
人擁有該商標的表面證據,亦能證明對該商標,享有民事權益。
iii) WIPO Overview 1.4 指出爭議域名注冊在前,亦不能作為相同或混淆性相
似的答辯。Page 10
iv) 被投訴人指出“weixin”并非單單應對“微信”一詞,而常用漢語詞組同樣
發音的還有“威信”、“維新”等詞,因此“weixin”無顯著性。“微信”
并非漢語字典的常用詞。在此問題,專家組考慮了 WIPO 案號 D2007-
0062,其中:
“…The Respondent argues that no identity or confusing similarity
should be found because “credit” and “keeper” are both common
words that Complainant cannot claim exclusive rights in. The
Respondent also makes reference to what it claims are several
deive uses of the terms “credit keeper” unrelated to the
Complainant and its products or services. While such use factors
might be relevant under a traditional trademark infringement analysis,
in the internet context of paragraph 4(a)(i) of the Policy the question
of identity or confusing similarity is evaluated based solely on a
comparison of the complainant’s mark and the alphanumeric string
constituting the domain name at issue. Magnum Piering, Inc. v. The
Mudjackers and Garwood S. Wilson, WIPO Case No. D2000-1525. Thus,
the Panel compares the mark and the domain name alone,
independent of the use factors usually considered in a traditional
trademark infringement action. See Banconsumer Service, Inc. v. Mary
Langthorne, Financial Advisor, WIPO Case No. D2001-1367;
InfoSpace.com, Inc. v. Delighters, Inc. d/b/a Cyber Joe’s Internet Café,
WIPO Case No. D2000-0068. Based on such a comparison, the Panel
concludes that the disputed domain name is identical to the
Complainant’s CREDITKEEPER mark…”Page 11
因此,本案專家組僅需比較爭議域名的顯著部份及投訴人的商標用字,而不需考
慮傳統商標侵權案件的其他因素。
綜上,專家組認為政策第 4a 條第一款的條件已滿足。
B) 關于被投訴人對爭議域名或其主要部分不享有合法權益
被投訴人的姓名與“weixin”并無關連。而投訴人亦從未授權被投訴人使用
“weixin”作為其域名的識別部份,而被投訴人亦從未以“weixin”在任何地方
作出注冊或注冊申請。
在此投訴人已成功的成立了被投訴人不享有爭議域名的合法權益的表面案情
(Prima facie case),即被投訴人對“weixin”并無權利或合法權益。根據《政
策》的第 4c 段,被投訴人可根據以下三點舉證答辯證明擁有權利或合法利益:
i) 在接到有關爭議通知之前,你方 (被投訴人) 在提供商品或服務的過程中已
善意地使用或可證明準備善意地使用該域名或與該域名相對應的名稱者;或
者
ii) 你方 (作為個人、商業公司或其他組織) 雖未獲得商品商標或有關服務商
標,但因所持有的名業已廣為人知者;或者
iii) 你方正非商業性地合法使用或合理地使用該域名,不存有為獲取商業利益而
誤導消費者或玷污爭議商品商標或服務商標之圖者。
被投訴人答辯的說法是,在 2015 年 12 月 3 日之前 (即接到投訴通知之前),被
投訴人已對被投訴人的網站作“微調”,包括在網站加上“非官方”一詞及在底
部明確“與騰訊微信無任何關聯”,盡可能避免相關公眾誤會為投訴人的官方網Page 12
站1。這答辯正正支持了被投訴人在知道投訴人的商標時,注冊爭議域名,構成
“惡意”,而非“善意”地使用爭議域名/網站。
被投訴人亦指出,注冊爭議域名的時間為 2000 年 11 月 21 日,早于投訴人于
2011 年 10 月 25 日在香港、臺灣、馬來西亞登記“weixin”商標。因此被投訴
人對爭議域名享有該域名注冊時即產生的權利或合法利益。但專家組注意到
WIPO Overview 3.7 段:
“…While the transfer of a domain name to a third party does amount to a
new registration, a mere renewal of a domain name does not amount to
registration for the purposes of determining bad faith. Registration in bad
faith must occur at the time the current registrant took possession of the
domain name...”
及投訴書 8.4.1 段:
“… 按 WHOIS 記錄, 爭議域名于 2000 年 11 月 21 日注冊。… 爭議域名是于
2015 年 4 月或 7 月才轉移到當前注冊人"liming"名下…. “li ming”有兩次轉讓
紀錄, 分別是 2015 年 2 月至 4 月期間由“sun libin”轉讓給“li ming”, 其后
2015 年 6 月時轉讓至“li zhu”, 其后又在 2015 年 7 月 10 日或之前轉讓給“li
ming””。
1 雖然如此,WIPO Overview 3.5 指出:“The existence of a disclaimer cannot cure bad faith,
when bad faith has been established by other factors. A disclaimer can also show that the
respondent had prior knowledge of the complainant's trademark.” and the consensus view
in the relevant section in WIPO legal index is that: “This is typically explained by UDRP
panels with reference to the probability of Internet user "initial interest confusion"”Page 13
因此實質上,被投訴人受讓的時間,應被視為登記/注冊的時間,作為新的注冊
(見 WIPO 案號 D2007-0062 2
under rights or legitimate interests),因此被投
訴人根據此分析并無早于投訴人先注冊域名。
關于《政策》第 4c(ii)及(iii),被投訴人沒有提出說法,因此,專家組認為投訴人
滿足了《政策》第 4c 條第二款的條件。
C) 關于被投訴人對爭議域名的注冊和使用是否具有惡意
投訴人的商標“weixin”、“微信”,于 2015 年在中國是家傳戶曉的。其實投
訴人早在 2004 年已在香港主板上市 (股票代號 700)。而在 2015 年,微信和
WeChat 的月活躍賬戶已達到 6.5 億。被投訴人對此也直認:“作為微信生態圈
的一員,清楚地知道投訴人相當于“衣食父母”“,但被投訴人卻在 2015 年重
新注冊《weixin.com》。根據《政策》第 2 段“你方的陳述責任”:
“… 你方申請注冊某一域名或要求我方保留或更新某一域名注冊時,即向我們陳
述保證:…. (b) 就你方所知,域名的注冊將不會侵害或妨礙任一第三方的權
益;… (d) 你方不會在明知違反有關可適用的法律或法規的情況下使用該域名。
你方有責任判斷你方域名注冊行為是否侵害或妨礙他人權益。”
于 WIPO 案號 D2007-0062,獨任專家亦在裁決中指出:
“…The Respondent, however, fundamentally misperceives the Policy and
its objectives in asserting that a previous registrant’s good faith
registration of a domain name immunizes one who subsequently acquires
the domain name from further scrutiny. The overriding objective of the
Policy is to curb the abusive registration of domain names in circumstances
where the registrant is seeking to profit from and exploit the trademark of
2 HSBC Finance Corporation v Clear Blue Sky Inc. c/o Domain ManagerPage 14
another. Match.com, LP v. Bill Zag and NWLAWS.ORG, WIPO Case No.
D2004-0230. The consensus view of WIPO Panelists is that, while a renewal
of a domain name does not amount to registration for purposes of
determining bad faith, the transfer of a domain name to a third party does
amount to a new registration, requiring the issue of bad faith registration to
be determined at the time the current registrant took possession of the
domain name. See WIPO Overview of WIPO Panel Views on Selected UDRP
Questions, § 3.7, and cases cited therein.
While a renewal is not considered equivalent to a “registr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objectives of the Policy, and thereby insulates a respondent
who did not register a domain name in bad faith but subsequently uses it in
bad faith, the benefit of an original good faith registration should not be
perpetual to the point where it can cloak successors in title and successors
in “possession” long after the original registration would have expired.
See PAA Laboratories GmbH v. Printing Arts America, WIPO Case No.
D2004-0338. The Panel notes that paragraph 2 of the Policy implicitly
requires some good faith effort to avoid registering and using domain
names corresponding to trademarks in violation of the Policy. See Media
General Communications, Inc. v. Rarenames, WebReg, WIPO Case No.
D2006-0964. But the Respondent has not indicated that it explored the
possibility of third-party rights in any way before registering and using the
disputed domain name.
In view of the foregoing, it follows that the Respondent cannot rely on a
previous registrant’s good faith registration of the disputed domain name
without more to establish that the Respondent possesses rights or
legitimate interests in the disputed domain name. Nor can the Respondent
rest its claim of legitimacy on a continuation of the previous registrant’s Page 15
use of the domain name, in the absence of a good faith effort by the
Respondent to avoid registering and using a domain name corresponding
to the trademark of another in violation of the Policy. As noted above, the
Respondent does not indicate that it explored the possibility of third-party
rights in any way before registering and using the disputed domain name.
“
證據顯示,被投訴人是在明知投訴人的商標“weixin”下,重新注冊爭議域名,
構成惡意注冊。
其實也沒有證據顯示初始注冊是善意的,根據 Domain Tools, LLC 及 The Way
Back Machine 取得的域名報告,最初的注冊人為 Hai Shen Yang,之后注冊人
多次變更:2007 年 Ye Xu Jian,2009 年 Sun Li Jiao,2010 年 Tongbo
Technology Co., Ltd.,2011 年 Zhu Fang,2015 年 4 月 Sun Li Bin,2015 年
6 月 Li Zhu,最后轉至被投訴人,被投訴人沒有提供在 2015 年前爭議域名曾被
善意使用或使用的證據。
在答辯書的第(3)(iii)A 段,被投訴人聲稱一直致力于開源項目,亦曾于 2011 年創
立了 9 秒社團 – 國內最大的中文開源游戲開發者小區,但 9 秒社團的域名是
《9miao.com》而并不是《weixin.com》。
亦有證據顯示,于 2011 年 1 月 22 日,爭議域名的 Administrative Contact 及
Registrant Contact Information 都被改為“Privacy Service“,來隱藏注冊人
的身份。同時爭議域名的網頁截圖,2011 年顯示出的中文名是“威信”而至
2014 年 4 月 11 日的截圖,才改為“微信”。
綜以上的證據,專家組認為惡意注冊已成立。Page 16
關于惡意使用,投訴書亦于 8.11 – 8.19 段詳列被投訴人的惡意使用,包括 (i) 變
更網站內容;(ii) 誤導該網站為投訴人官方網站;(iii) 而該網站多處使用投訴人商
標包括“企鵝圖案”、“QQ”及“ ”;(iv) 在“公眾號托管平臺”多處顯
示投訴人的商標;(v) 以金錢回報誘導用家關注某些公眾號及用戶分享等。綜觀網
站整體內容,專家組認為惡意使用成立,滿足了《政策》第 4(a)條第三款的條
件。
綜上,專家組認為投訴人己滿足了《政策》第 4(a)(iii)條即被投訴人對爭議域名的注冊
及使用具有惡意。
6. 裁決
基于以上分折,專家組認為,在本案中《ICANN 統一域名爭議解決政策》第 4(a)條規
定的三項條件均得到滿足,因此專家組裁定支持投訴人的投訴請求,將爭議域名轉移
給投訴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席專家:王則左 (Samuel WO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專家:胡士遠 (Sebastian HUGHES)
日期: 2016 年 1 月 29 日于香港Page 17
評論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