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大家都能看到電商對傳統的制造業的沖擊,尤其是服裝行業和其零售終端渠道,電商更改變了人們對服裝行業的消費習慣。今年經過“超級網友”李克強總理幾番為互聯網代言,多次為電子商務喊話,電子商務再掀熱潮,更多傳統企業不斷覺醒,紛紛開展電子商務,甚至以革命之態全面變革公司。促發了傳統服裝行業進行“互聯網+”的轉型升級。但這是需要建立在對服裝行業發展現狀的認知之上。
很多傳統行業擁抱“互聯網+”的感覺就像是看到了一個能治百病的藥丸子,把希望完全寄托到了這里。但是對原本毫無電商基礎的傳統企業而言,忽然進入一個神奇復雜的電子商務世界,難免出現不適之癥。
“互聯網+”只是幫助或者輔助傳統企業的自身業務的工具或者叫催化劑,如果企業自身都做不好,比如產品的質量或者企業的管理和供應鏈的把控問題,這些對于傳統企業來說比“互聯網+”更重要。
傳統行業進行“互聯網+”轉型升級是必需,但不要盲目學習互聯網企業的玩法
互聯網上經常講的是免費,參與感等等,但是這些玩法都是互聯網公司的神話,對于傳統公司來說并不一定適合。比如說服裝行業,如果服裝行業講免費,根本就不可能再從其他的地方掙到用戶的錢,因此我們不可能去免費。再比如說參與感,之前耐克最早為了增加和用戶的參與感,推出了DIY自己的球鞋設計的玩法,推出了有幾年了,真正自我設計的有嗎?有,但是幾乎微乎其微。因此傳統服裝企業必需找到自己的玩法,而不是去學習互聯網公司的玩法,所以我們必需要學會或者領會到互聯網的核心是什么?就是聚集人的力量,自己企業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再去思考。
“互聯網+”是對企業的一套整體的升級解決方案,而非簡單意義上的互聯網營銷
很多傳統企業都希望建立自己的一套互聯網的東西,比如說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號,HTML5頁面等等,實際上這些只是表面的一套擁抱“互聯網+”。不要想當然的認為我有了網站和公號就擁抱“互聯網+”了,“互聯網+”并不是簡單的形式化,而是必需在企業的各個部門和各個執行環節深度互聯網化,更不是像很多互聯網營銷公司說的那樣,簡單加上一個互聯網營銷就叫“互聯網+”,它是一整套對企業深度融合化的升級解決方案。
相對于電商的快速發展和高量出貨,很多傳統企業卻在經歷陣痛。傳統企業通常采用線下實體門店經營,店面租金、水電費用、員工報酬等費用,都是不小的開支。電商的蓬勃興起,悄然改變著人們的消費習慣,沖擊著傳統銷售業。
或許一些傳統企業看到其他企業借勢互聯網、依托線上業務,再次獲得了新的增長點之后,也有些心動,甚至已經有所行動,但是盲目模仿跟風并不會有效果。
從目前看,傳統企業轉型電商,存在至少三大障礙:
一是不懂電商規劃;
二是不懂商城平臺搭建;
三是不懂電商運營。
如何解決這些傳統企業發展電商的障礙才是目前企業應該思考的問題。
合理的轉型計劃至關重要
電商看上去似乎只是將業務由線下轉移至線上,但實際上涉及的知識面非常廣,因為電商轉型實際上是對企業的一種重構。沒有一個企業可以在電商之路上完全順風順水,在轉型的路上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沒有正確引導,沒有系統規劃,盲目推進轉型,往往欲速則不達。
企業首先要拓展自己對電商的理解,電商的本質應當是商務的互聯網化,而絕不是在淘寶、京東等平臺上賣東西就是電商了。有生意,要懂得資源整合。電商考量更多地是企業的互聯網思維,其中的核心正是用戶體驗。
實際上,相較于傳統的購買行為,網購用戶由于暫時匿名等特性,往往會更加挑剔。建立線上業務,做電商的目的,不應當單純定位為賣貨,而是應當建立與人的聯系,增添企業與用戶的交互和粘性,而這也是電商運營的關鍵所在。
評論列表